2013年1月8日 星期二

恆網時代來臨了!

Connected Life(Photo Courtesy of orkomedix, CC)
恆網時代真的來臨了!
你可以想像,未來冰箱、微波爐、手錶,甚至於是你的寵物身上吊掛的牌子⋯任何你想像得到的消費性電子產品,或是你還沒想到的產品,都具備有連網功能,並且隨時透過網路交換資訊嗎?十年前也許很難想像,但現在這樣的情境非但不會讓一般人感到訝異,反而逐漸深入到很多人的生活裡。
類似的狀況也發生在「電腦」。當個人電腦誕生時,電腦仍是少數菁英份子、工程師的專利,當時電腦的工作在於協助運算,而非娛樂,更非通訊,跟一般人的「生活」根本很難扯得上關係,但隨著時間演變,很快地電腦非但已融入一般人的娛樂、通訊,乃至生活中的很多小地方,例如:衛星導航儀裡頭有電腦,平板電腦是電腦,MP3 隨身聽也是電腦,十字路口控制紅綠燈的也是電腦。電腦已經無所不在了。
我們也即將邁入恆網世界,恆網世界會跟電腦一樣,短短數年間開始融入,乃至影響我們的生活、思考。在恆網世界中,不管是 LAN、Internet、行動通訊網路、電信網路、衛星網路…各個網路間是聯繫在一起的,而且隨時維持在連線的狀態,這是恆網世界,科技的演進使得我們距離真正的「恆網」已經不遠了。

什麼是恆網世界?
我在 2002 年時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談論「恆網世界」,在那個時候看起來似乎有點天方夜譚,因為手機上網既不盛行,也不是主流,當時很多人把「恆網世界」看成是痴人說夢話(提出恆網世界概念的人不可考),不過經過十年的時間,技術、科技發展有了很大的變化,恆網時代真的來臨了!
首先,在原先討論的恆網世界概念中,電信網路被視為是最為封閉的一環,但最近五六年,隨著行動通訊作業系統的解放 — Android 的誕生,使得掌握作業系統不再是一種特權;iOS 的誕生,徹底顛覆了傳統手機製造商、電信商的從屬關係,對於改變行動通訊世界的貢獻很大,以及基礎建設得日益完備,發展快速且相對成熟、開放的 Internet 儼然已經成為恆網世界中連通各個網路間通訊及資料交流的主幹道了。
其次,隨著有越來越多的設備及端點透過恆網的任一節點存取或交換資訊,服役數十年的 IPv4 已經開始交棒給 2011 年 6 月 8 日開始在各地逐步更新的 IPv6 了,相較於 IPv4(32 位元),IPv6 採用 128 位元,新增的位址空間支援2128(約3.4 × 1038)個位址,如果以地球人口70億人計算,每人平均可分得約 4.86 × 1028(486117667 × 1020)個IPv6位址。如果你算一下自己每天接觸的「可連網」有多少,IPv6 可以為你每一個可連網設備分配一個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位址,就算地球人口持續膨脹一倍,大概也用不完。
軟體銀行的新賭注
雖然在九零年代網路興起之時也曾失算,不過日本著名的軟體銀行總裁孫正義就曾經說過「我絕不投資沒有賺錢可能的事業」,有人用「豪賭」來形容孫正義的眼光,而投資本來就具一定的風險,如果用「賭」來形容,那麼孫正義肯定是屬於細心觀察,大膽下手的賭徒。
日本軟體銀行(Softbank)去年併購了美國第三大電信商 Sprint日本第四大電信商 eAccess,一躍而成繼中國移動、美電信 Verizon Wireless 之後,世界上第三大的電信公司。這意味著什麼?有人說,全球電信業將掀起一股併購風潮,我倒想從另一個角度觀察 — 與一般電信營運商最大的不同在於軟體銀行一開始的本業並非是電信業,而是軟體銷售。
多年以來,軟體銀行的觸角藉由大膽的融資、併購,已經成為一家結合寬頻網路、固網電話、電子商務、網際網路服務、網路電話、科技服務、控股、金融、媒體與市場銷售等事業,以「服務」為導向的公司,對於傳統電信商來說,三位一體(電信、網路、內容)的 triple play[1]早就已經透過 Internet / voice / cable / access 各種觸角深入一般人的生活,這是孫正義 15 年前就開始鋪的路。
在孫正義新的一波賭注裡,正在構建恆網世界所需要的真正「最後一哩」,透過提供各種足以接觸到消費者的管道,沒有障礙地將服務及內容送達消費者手裡。這樣的「賭注」需要結合資本、技術、人才、內容等各個面向的資源的整合,並付諸執行,難度很高,不過,在軟體銀行經過十幾年的陸續建設下,這塊拼圖看起來即將完成。
Yahoo 與 Google 的恆網藍圖
Yahoo 在 2006 年曾經嘗試從網路媒體(當時的公司定位)角度提出過一個很棒的 Connected Life 概念,並且嘗試將之付諸實現,成立了 Connected Life Group 這個曾經是最令人期待卻最具爭議性的事業體,公司也因此改組,將之視為未來的方向之一。在 Yahoo 的 Connected Life 世界,假想 Yahoo 的 ID(後來的確如實地實現支援 Open ID)可以成為這個世界的通行證,連結了通訊、內容、娛樂、社群…等,透過 PC、Mobile、電信、電視等媒介隨時隨地存取。
Connected Life(Photo by Sally Grisedale)
當時的這個 Connected Life 構想,Yahoo 的確掌握了幾個關鍵的優勢:內容、強勢的網路媒體、廣為網路使用者使用的電子信箱、即時通訊服務,不過整個產業生態其實在各種利益間拉扯、拔河,浪費了許多資源,再者,使用者端的情境雖然依照擘畫的藍圖來看,十分完美,卻仍仰賴不同的服務、營運商間的整合,要能妥善的整合各方資源及利益,其實非常不易。
然而內部的政治角力,以及爭議許久的公司定位問題交纏,使得這個很好的概念性方案,在歷經了幾年後,於焉告終,非常可惜 — 千萬別以為這只是一個概念,Yahoo 其實與 British Telecom 有很全面性的 triple play 的合作,也推出過不少符合當時需求的 Mobile 服務,更與有線電視業者合作推出過以電視為主的服務與內容。
從網路媒體的角度來擘畫的這個 Connected Life 藍圖,非常接近一般人真正所需要的,不過這樣的藍圖需要太多不同的專業組合,最後證明了在政治與爭議不斷的公司方向調整中,這樣的好構想在無法確實、有效執行下,數年後隨著公司走下坡跟著無疾而終了。
無獨有偶,Google 也正在擘畫同樣的夢。一般人聽到 Google 大概幾乎等同於「搜尋」,不過,除了推出各種網路服務及平台外,Google 對於雲端技術的掌握挾其自身營運所需,在業界是居於領先地位的。2007 年開始,Google 為了發展其語音搜尋辨識技術,在美國推出 411 服務,開始蒐集美國各地的英語腔調;兩、三年前開始,Google 開始提出傳輸速度達 1G bps 的 100 倍速光纖網路概念性構想,並且在 2012 年針對獲選測試的 Kansas City 開始進行營運測試,這個 Google Fiber 計畫結合了存取(access)、雲端服務、內容、以及各種連網設備,雖然與 Yahoo 的 Connected Life 擘畫的藍圖有些交集之處,但取向上並不太相同。
Google Fiber 是完全以架構在未來超高速的網際網路的雲端為骨幹(如果回頭看網際網路的頻寬發展,這樣的假設很快就會實現,並不令人意外),當網路速度極快時,也就沒有本地(local)與遠端(remote)的差異了,所有的運算都可以透過雲端運算完成,再藉由超高速的網路傳輸更新本地端的內容,提供各種服務及內容[2]
而今,雲端服務已經成了市場的主流,透過平板電腦(tablet PC)、手機等行動通訊設備執行的 App 也已經深入很多人的生活,看起來我們正在往恆網世界前進。 
4G + 1G 時代的恆網世界
回到電信產業的話題 — 去年我寫了一篇「取消「吃到飽」讓手機上網變快?」,文中提到「未來行動上網使用者只會增加,並不會減少,只要使用者增加,塞車就是一種必然的體驗。」,我們已經往未來前進了,未來也只能變得更好,技術問題只是枝微末節的小事,終會被解決的。
很快地,在未來五年內,電信頻譜將陸續從幾個行動通訊發展速度較快的國家釋出,4G 行動通訊網路將逐漸普及[3],使得新一代的行動通訊基礎建設更為完整,以 4G 為主的應用服務[4]將開始成為主流,深入每一個人存取的行動裝置,乃至街頭的廣告看板。
七年前,我在做 Yahoo Voice 產品時,曾經做過一些市場分析,其中,台灣市場最大的弱勢在於電信業者過於保守固守本業,國外的電信業者結合不同的服務或內容的例子,在台灣幾乎像是鴨子划水,當時最具優勢(結合上網存取、加值內容服務、行動、網路服務…等)的是中華電信,但那是一家實質國營體質的民營公司,在這樣的體質下,很難有突破性的應用。
我們可以直接想見的情境是:當 4G 普及後,使用者的語音通話習慣,不斷轉移至透過行動通訊軟體的興起而行程的新習慣,轉由網際網路傳遞語音通話,不再完全倚賴電信網路的傳輸了,亦即,在  4G 時代來臨後,原本語音通話將會大幅被 app 或其他網路應用服務所取代,電信業者原本可以營利的語音通話服務業務,將會很快速的流失 — 這一點,其實電信業者已經可以近幾年快速下滑的簡訊業務感受到前後的差異。
傳統的電信業者害怕的是,當未來 4G 時代正式來臨,不再沒有各種限制[5]下,連語音的最後一道關卡都被打破了,原本所謂可以傳子傳孫的電信事業也跟著瓦解了。這樣的情境發生在完全(或高度)倚賴語音通話為主,而沒有其他內容或應用服務的電信網路服務的傳統電信業者,恐怕只能像是溫水煮青蛙了。
然而,對於具服務導向思維的服務商而言,4G + 1G(甚或更快的網際網路速度) 是一個新的機會。
當網際網路的速度快到一定的程度,當行動通訊網路也到達便利無礙的程度,當基礎建設及技術問題日益完備後,內容、互動及應用服務將開始更全面的進駐一般人的生活,離開了客廳與電視後,第二螢幕、第三螢幕,乃至其他沒有顯示功能的連網設備都緊連在每個人身上,就像每個人都隨時在恆網的任一端點上 — 這是以前任何一個服務都沒有的優勢。
恆網世界[6](Evernet)還有很多有趣的議題可以探討,未免行文過長,且留待後續陸續跟大家探討與分享。

附錄/附註:
[1] Triple play | wiki
[2] 我在 Google 任職期間,主持過一項全球性的專案,其實正是在研究類似的「消費性電子市場」的應用。
[3] 全球主要地區LTE頻譜發放狀況 | MIC
[4] 全球4G服務市場發展分析 | 工研院資通所、產經中心 (PDF)
[5] 4G 像是打通傳統電信與網際網路任督二脈的絕招,當電信網路通往網際網路的通道順暢後,「理論上」電信網路與網際網路的差異減小了,也就等同沒有差異了。帶來的影響很大,例如:原本計分計秒的收費模式將被打破,因為基礎建設成熟的網際網路早已脫離這一環;內容服務被迫需要更精進,而不是倚賴因電信網路造成存取障礙或落差的差異,降低內容的資訊落差,i.e. 所謂的圖鈴服務,對網際網路來說,不過是最稀鬆平常,舉手可得的內容,使用者要自行產生這樣的內容,非常容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